谁的责任
8000万元,这是8月16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核定的交易员当日现货交易额度,据光大证券事后披露。
一家大型券商高管表示,各家券商对于自营交易员的交易额度都有明确的限制,“需要设定阀值,多了根本不可能下单进系统”。如果需要调整这个额度,不是自营部门自己就能够做的,“这需要跟公司内部资金部、清算部都进行申报。”这位人士表示。
但当日光大证券在2秒钟内冲到交易所场内,横扫五六十只大盘股的所有买单,报单足有234亿元之巨。怎么回事?
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分前端订单生成系统和后端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梅键介绍,因为涉及到交易策略,以及对交易速度的要求,前端系统由光大证券自主开发。订单执行系统则由外包公司上海铭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铭创)设计。整套系统今年3月开发,7月才上线。
光大证券表示,经过核查,这次异常交易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定单执行系统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的校验控制。
铭创的电话已被打爆。在回应客户质询时,铭创的工作人员大呼冤枉,直称,资金额度的控制环节应该在订单生成环节,由光大证券自己负责。
一位从事资本市场系统开发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目前国内多家券商资管和自营部门套利系统的后端(订单执行系统),都是由铭创提供的。前端部分一般都是自己开发设计,也有整套买来用的。”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数据,目前有17家证券公司及4家期货公司使用该公司开发的“铭创企业证券投资及资产管理软件”。此外,不少阳光私募和信托公司也用铭创的软件。
“铭创提供的是后端(订单执行系统),只负责将订单执行报送给交易所,起的是通道作用,不存在对资金额度的校验控制环节。校验控制环节是嵌在由我们开发设计的前端(订单生成系统)里的。”铭创一位内部人士对客户解释。
事发后,铭创成为焦点。迄今该公司拒绝公开回应外界质疑。电话已无法接通,公司网页以升级为由关闭。
光大证券的套利系统暴露了设计粗糙的一面。不少业内人士称,这基本不能算高频交易,而是算法交易,属于量化投资的一种。而光大证券为了追求速度,暴露了自己在内部流程、风控体系的诸多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