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跨界战在客厅打响

2013年09月17日 10:21 来源于 《财新周刊》
电视屏的市场价值超过PC和手机。互联网公司、彩电厂商、牌照商、电信运营商都在争抢这一家庭互联网入口,进军电视屏
4

牌照式微

  牌照是互联网电视无法回避的门槛,但牌照方们已经意识到,现在牌照的影响正逐渐弱化,未来还是“内容为王”。

  牌照政策缘于2009年8月。当时,互联网电视掀起一波热潮,从技术上已经实现在电视屏幕上看互联网视频。原广电总局既要防止电视屏幕传播内容不可控,又要考虑到各大彩电厂商、互联网公司及运营商的相关投资,于是要求所有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的电子产品,以及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厂商,均需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这一纸文件的结果是,进入电视屏的内容被演变成两大类,一是视音频节目,譬如优酷、爱奇艺等视频内容,需要牌照方进行审核;二是应用服务,类似支付宝、即时通讯、游戏等,可以直接植入电视屏。

  但有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广电总局与新闻出版总署合并,牌照监管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譬如延伸至游戏领域。

  从2011年底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CNTV、上海文广、华数集团、南方传媒、湖南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IBN)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央广)七家牌照方的竞争格局。“一开始只有CNTV一家牌照方,每台电视的牌照费高达200元。后来多了华数和百事通,牌照费下降到50元-100元/台。现在彩电厂商可在七家牌照方中博弈,牌照费降至8元-9元。”一位电视厂商人士透露。而相较电视一体机,盒子的开机率较高,牌照费一度高达80元/台,现在牌照费也在5元-20元之间。

  仅靠牌照费给广电企业带来的收入并不高。据中国电子商会统计,2012年中国约销售智能电视800万台,牌照费收入约6400万-7200万元。但这一规模仅为华数去年净利润的40%。

  未来牌照费仍看低,甚至走向免费。喻亮星透露,现在已经有一些牌照方主动找彩电厂商,希望在电视里内置或推广自己的内容服务,“不仅免牌照费,还给予彩电厂商一定的内容分成”。

  “华数、百事通做得比较好,几乎所有主流厂商都与它们有合作;CNTV、南方传媒相对较弱,但也有一些业务;湖南电视台、央广、国际广播电台基本没做起来,自然也没什么收入。”一位知情人士介绍。

  华数传媒互联网业务部总经理卓越告诉财新记者,自获得牌照之后,华数从两个维度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一是跟电视终端厂商合作,使华数的内容平台覆盖尽可能多的终端,深度发掘用户需求和价值。现在华数跟国内外十几家主流彩电企业均达成合作,集成华数互联网电视播控平台和内容平台的智能电视近2000多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60%;二是走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模式,目前已与PPTV、阿里巴巴等各方开展合作,寄望采用多种渠道推广,逐步奠定互联网电视规模化运营的基础。

  “华数现在的终端占有率对希望接触电视用户的企业很有吸引力,一线的互联网企业包括腾讯、阿里、百度都有合作。”卓越称,未来,华数不仅是牌照方,更是内容运营方。

  而电台出身的央广和国际广播电台则选择做“甩手掌柜”。央广与爱奇艺、江苏电视台联合组建了银河互联网电视公司,国际广播电台则与内容厂商汉雅星空合作。这些牌照方仅负责建立一个集成播控平台以及内容审核,内容聚合、业务推广等则全交给了合作方。一旦合作方不给力,央广、国际广播电台根本无法掌控与终端厂商的合作,发展自然不够理想。

  “未来,广电企业必须向内容服务转型,做真正的内容及应用聚合平台,那些经营不善的牌照方将会死去。”吴纯勇认为。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