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跨界战在客厅打响

2013年09月17日 10:21 来源于 《财新周刊》
电视屏的市场价值超过PC和手机。互联网公司、彩电厂商、牌照商、电信运营商都在争抢这一家庭互联网入口,进军电视屏

  9月上旬的国内IT界,最热词当属“互联网电视”。

  9月3日,在北京798创意园的中央小广场,TCL集团总裁李东生百度CEO李彦宏坐在了一起。他们的风格截然不同。56岁的李东生一身白衬衫黑西裤,中规中矩地端坐于席,笑容憨厚;45岁的李彦宏则着深蓝色T恤、浅黄色休闲裤,双腿交叠,自然流露出技术男的范儿。

  这两位风格迥异的企业家联袂“站台”,是为二人旗下公司合作推出的新产品TCL爱奇艺电视TV+。48英寸的TV+打出了高配4567元、低配2999元的低价,具备电视直播、视频点播、游戏、增值服务等功能,由TCL负责生产销售,爱奇艺提供技术与内容。

  TV+发布的前一天,康佳已联手京东商城抢先推出线上品牌电视KKTV,55英寸的八核4K超高清互联网电视定价6666元,39英寸则为3333元。

  而在TV+之后的9月5日,小米科技紧跟着推出了47英寸的3D智能电视,价格压低至2999元。接踵而来的是创维和阿里巴巴,双方于9月10日联手推出线上品牌“酷开TV”,首发三款互联网电视包括42英寸2D青春版、3D梦想版版及55英寸3D版本,其中42英寸青春版售价为1999元。

  仔细研究纷至沓来的互联网电视新品,可见两大特征。一是传统电视厂商与互联网公司跨界联手,组团进军;二是产品定位各有区隔,但皆打低价牌。

  这是一场围绕家庭客厅屏幕互联网入口及应用的跨界之战,也是对传统电视市场的大搅局。参与者有传统电视厂商、互联网公司,当然更少不了掌控电视与互联网后端接口的广电入网牌照商和电信运营商。四方互有联合,各有算盘,暂时构筑了电视行业的一个新格局。参与者在分合之间正走向一个共识点——未来的互联网电视市场,必将从今天的牌照优势走向“内容为王”。

重祭价格战

  三网融合研究专家吴纯勇对财新记者称,现在,互联网电视似乎到了引爆的一个时间点,群雄混战,大量资本涌入,上下游都在行动。

  显而易见,新推的互联网电视都在打价格战。一位互联网电视行业资深人士粗略计算,在各方厮杀中,康佳、TCL等厂商新推的几款互联网电视,相较以往同参数的电视价格下降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吴纯勇认为,这是由于新入局的互联网公司砍掉了中间环节,以更低的价格定位搅乱传统电视行业的游戏规则。“以前,彩电厂商虽然也打价格战,但彼此之间基于成本和收益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价格下降空间基本可控。”

  乐视被业内视为第一个拉低互联网电视价格的搅局者。5月7日,乐视抢先推出60英寸超级电视售价仅6999元。“60英寸的彩电成本一般在6000元左右,加上物流、人工等成本,乐视的电视几乎不赚钱。而同期同参数的互联网电视一般售价高达万元以上。”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说。

  不过,按出货量计,目前互联网厂商对彩电厂商并未形成实质性威胁。喻亮星称,乐视拼了命也不过卖出几万台,相较于中国每年约4000万台的彩电销量,影响有限。但乐视COO刘弘对财新记者透露,其超级电视经过三轮公开销售,目前已销售了2.5万台,销量仍在持续增长。其中,首批2万台超级电视带来超过1亿元收入;另外乐视的电视盒子销量已超过20万台。

  真正冲击传统彩电厂商的是互联网公司全新的营销模式。新上市的互联网电视基本走线上订购、直销模式。喻亮星认为,刨除实体渠道、门店等成本,线上销售大约要节省20%的成本。

  无论是与互联网公司合作,还是自己聚合内容服务,传统彩电厂商都意识到需借力“互联网电视”概念卖硬件,把品牌和概念“炒热”,低价搏眼球,先抓住用户再谋发展。

  据喻亮星分析,一般30英寸左右的彩电成本约1200元,40英寸左右约2000元,55英寸左右则为6000元,而60英寸彩电受限于夏普屏幕的控制,成本较高,因而国内真正卖60英寸互联网电视的还是少数。即便是小米47英寸的2999元版电视以及创维42英寸的1999元版电视,硬件仍有盈利空间。喻亮星解释,这两款电视,在内简化了一些传统电视的复杂功能,减少了很多接口,而减一个接口就可省几十元甚至上百元成本;在外则并不附赠底座、遥控器、挂件等配件,“说白了,价格是个噱头,你总不能只买个屏幕,不买与它适配的底座、遥控器吧?”

  喻亮星认为,现在的局面更像是传统彩电厂商拿出几款产品,借由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薄利多销,顺便捞一点内容服务分成。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