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北京“激进”治气

2013年09月18日 16:32 来源于 《财新周刊》
严厉的治理空气污染措施相对于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可能难以复制。但在有较好基础的首都,则是“早该如此”
相比之前的《2012-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最新推出的北京治理空气计划目标虽未加码,但措施明显加码。CFP
2

拥堵费争议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北京市环保部门的一项研究认为,该市PM2.5约22%源自机动车尾气。

  《任务分解》要求,交通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开征道路拥堵费政策。尽管有学者认为拥堵费是政府治理空气的一次有益尝试,有其现实合理性,且国际上已有先例,但反对之声已甚嚣尘上。

  围绕拥堵费的争议焦点之一是,政府不给公众其他选择,就仓促出台收费政策。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谢绍东教授认为,目前,北京市公交系统仍不够完善,舒适程度也不够,难以成为有车一族的出行替代方案,此时收拥堵费,条件并不成熟,只会增加人们的出行成本。

  争议焦点之二在于,收了拥堵费,是否真的有利于北京空气质量改善。多位学者认为,北京的城市格局有问题,中心办公,四周居住,工作、办事路途距离过远,所以开车成了刚需,收拥堵费也得开车。收费,公车不怕,有钱的不怕,有工作的还是必须要开。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向财新记者指出,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不是车多,也不是路少的问题,是因为城市功能定位让很多人和车,无谓地流动。所以,拥堵费无法治本。

  雷宇认为,拥堵费这类政策的好坏,取决于整个过程和设计的相对公开、满足大多数人利益,且把事情讲清楚。

  除了拥堵费,《任务分解》要求控制北京机动车规模,到2017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在600万辆以下。2014年1月1日以后,北京小汽车新增牌照配额将缩减近一半,即每月摇号发放仅1万个左右。

  同时,新规严格对外埠车辆管理,自2014年起,凡进入六环路内(不含)的外埠车辆必须办理进京证。

  油品方面,继北京在全国率先执行“国四”和“京五”标准后,新规要求北京力争2016年发布实施第六阶段车用燃油地方标准。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