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北京“激进”治气

2013年09月18日 16:32 来源于 《财新周刊》
严厉的治理空气污染措施相对于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可能难以复制。但在有较好基础的首都,则是“早该如此”
5

河北坏空气暂无解

  北京84条,没有一条涉及针对外来空气污染的具体措施。外来空气污染,据北京环保部门研究,占北京PM2.5的25%;不仅如此,重污染时,可能达70%以上。

  一个坏的设想是,北京单兵作战,纵五年内成功突围,虽可保证大部分的好天气,但在某些时候,外来的重污染,仍将带来严重的坏天气。

  专家指出,京津冀的特点与珠三角、长三角非常不同。后两者内部各方齐头并进,治气方面均有实力发力,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但京津冀却是北京一骑绝尘,河北经济较落后,大气污染又十分严重。

  河北无法复制北京治气的很多经验,压煤、压缩第二产业都是烧大钱的事,河北可能没那么多钱。

  冯银厂指出,北京作为政治中心,资源多,河北没法比。“北京每年能分配到100亿立方米天然气,河北全省才有14亿立方米。北京天然气可以用来发电,河北空气污染非常严重的一些城市,却只能烧煤。北京为治污,可以把首钢搬到河北,但河北的污染企业往哪搬?”

  河北的经济结构与北京不同,第二产业是支柱产业。雷宇认为,污染治理对河北第二产业的影响比北京大得多,所以中央需要制定区别性的政策。“一方面,河北可能需要更多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对河北控制污染的要求不能完全和北京划等号。”

  学者普遍认为,像发达国家在环保上给予发展中国家技术支持和经济支持一样,北京出技术、出些钱对河北进行生态补偿是应该的,但得由更高层面协调出一种机制,落实区域联防联控,保障河北治理空气的积极性。

  本次《任务分解》未对联防联控进行详解,只笼统要求自2014年起,在中央有关部门协调支持下,北京会同周边省区市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一个悬念是,上述严厉措施之下,五年之后北京能否如期实现目标?财新记者采访发现,学者及民间NGO之间的看法,并不一致。

  对于北京未来五年PM2.5浓度下降25%的目标,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一项分析认为,现有的政策下,这一目标“肯定无法完成”。若要如期完成,该组织测算,未来五年京津冀地区煤炭总量要削减8000万-9000万吨,同时山西、内蒙古的煤炭消费年增速也得控制。

  谢绍东较为乐观,认为北京目标虽大,但新政的措施力度更大,“我感觉(北京)做得到”。雷宇指出,从欧美经验看,政府真正意识到空气问题的严重性,真正治理,空气改善可以较快。

  学者们的共识是,关键是看北京治气政策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看政府是否真有决心做下去。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
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图片推荐

财新微信